下周节目中,你最期待哪个古镇?
《记住乡愁》第四季
2月19日——2月23日节目单
你最期待哪个古镇?
2月19日
周一
第33集 东浦镇 黄酒故里 刚柔并济
故乡如酒,既柔肠千转,又铁骨铮铮。
——浙江·东浦镇
东浦镇,位于浙江绍兴市西北。穿镇而过的鉴湖水,不仅成就了东浦黄酒的千古美名,更造就了东浦人外柔内刚如酒一般的性情。
公元前473年, 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、励精图治,终于等来伐吴兴国的时刻。他将当地父老递来壮行的黄酒倒入河中,与众将士迎流共饮。三千越军如滚滚铁流锐不可挡,兴越灭吴,复国大业终成。
放翁陆游,平日饮酒作诗,即景抒情。征战沙场时,他悬利剑、挽长枪,英勇顽强。更为后世留下上万首抗敌救国的不朽诗篇。
清朝末年,徐锡麟投笔从戎,立下“只解沙场为国死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的报国志向。书生文弱,亦有舍身取义之勇。
东浦古镇,因酒因人,滋养了一个有情有义、有血有肉的故乡。
2月20日
周二
第34集 大安镇 助人者心长安
“本来事不关你,为何主动出来帮忙?”
“不帮忙,心不安。”
——广西·大安镇
大安古镇,位于广西平南县东南,白沙江和上寺河在这里交汇。历史上,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墟集。清道光年间,乔装成乞丐的富商因感念乡邻在他行乞化劫期间的关照,帮助当地建起一座方便平安通行的石桥,名为大安桥。乞丐帮助建桥的故事成为当地的美谈,也让助人者人恒助,助人者心安的道理,深入人心。
民国三十二年,大安大旱,高义记老板高仕佳没有抬高米价,狠赚一笔。而是将外销的大米每日拿出16石大米,熬成稠粥分发给乡邻,助其度过大旱。他认为是百姓帮衬让他做大生意,乡亲有难,他理应帮忙。
从180多年前的“校水柜”到今天的“消防节”。大家争相比拼谁的水柱射得更远更准、谁能更快把大火扑灭。为保护乡民,8000多名义务消防员随时准备冲锋上前。地势低洼的大安,还要经常面临肆虐的水患。每当洪水来临,邻里相帮,同吃同住,患难与共。
在时间的长河当中,一代代的大安人用自己的方式,延续着先辈互助的传统。对他们来说,安是一份责任,是一种心境,更是一种幸福!
2月21日
周三
第35集 乌拉街满族镇 勇猛无畏
宁可向前一步死,不愿退后一步生。
——吉林·乌拉街满族镇
乌拉街满族镇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,近三分之一是满族。千百年来,天寒地冻的环境并没有压抑乌拉街人的天性。为了生存,他们与自然抗争,从不屈服;面对人生,他们乐观勇敢,从不畏惧坎坷。
古镇中心的白花公主点将台,至今流传着海都国公主强忍父兄离世的悲痛,厉兵秣马,征战沙场,最终收复故土的英雄传奇。
1881年,沙俄侵犯我边疆,王魁福奉旨出征收复伊犁。战场上,他顶着脖颈深可见骨的伤口,以勇猛之姿,奋勇杀敌。敌军心生畏惧,纷纷败退而逃。
1989年,韩立军用一年多的时间,顺利地完成中国第一条海底光缆的铺设。此后几十年,他又完成数万公里长的海底光缆铺设任务。
穿越千年的历史,乌拉街人从不畏惧任何的挑战。他们相信,唯有奋斗才能赢得美好幸福的生活。
2月22日
周四
第36集 梅林镇 爱拼才会赢
我们不怕输,输掉一切又能如何?
——福建·梅林镇
梅林古镇,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。六百多年前,客家先祖背井离乡、辗转迁徙来到这里。凭着爱拼敢闯的精神,一代代梅林人在万山叠嶂中披荆斩棘、开辟出自己的家园。
清雍正年间,简次屏克服种种难题,在沼泽地里建起一座俯视四方的方形土楼“和贵楼”,经历岁月的洗礼,依然固若金汤。
甲午战争失败后,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,台湾梅林子弟简忠诰变卖家产,招募义民,在淡水打出抗日义军的旗号,奋起反抗。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,直到1900年,英勇就义。
2009年回乡创业的简红亮,在经历了前三年输光所有积蓄的失败后,凭着骨子里敢闯敢拼的精神,从头再来。在第二个三年里,他一边从零开始学习现代农业知识,一边实地尝试。到2016年,终于成功建起一座家庭休闲农场。
当岁月滤尽了历史的沧桑,这个在砥砺中打拼出未来、在磨难中收获喜悦的深山小镇,定将上演新的传奇。
2月23日
周五
第37集 丹噶尔镇 重信守诺 家业兴
男子说话如拔牙,一诺千金,言出必行。
——青海·丹噶尔镇
丹噶尔镇,地处青海省东部,东接西宁,南通西藏,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镇。历史上,由于边境路途艰险、局势混乱,这里的人们做生意,将口碑和信誉看得尤为重要。
清光绪年间,魏西园带着战争年代替东家打理生意挣得的几万两银票,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寻主之路。奔波数月,终将钱财归还给东家。以诚做人,以信立业的他,也成为当地最受尊敬的“歇家”之一。重信守诺的传统在古镇中世代传承,不仅成为了商人的行为准则,也成为了古镇人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。
19世纪末,朱绣长途跋涉6个多月奔赴西藏。多方奔走,最终促成代表团与西藏高层共同签订汉藏合璧的正式公文,完成了自己誓死捍卫国家统一的诺言。
排灯制作艺人杨增贵用半个世纪的坚守,实践着自己刚入行时对师傅的承诺,“要将这门手艺长久地做下去”……
穿越历史的沧桑,今天的丹噶尔人始终坚信,不欺心、不欺人、信于义、行于义,终将获得美好的回报。
编辑 | 樊东媛
《记住乡愁》与您温情相约
倾听古镇的传奇故事;
见证乡情民愿的文化根基;
感受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
▼精彩回顾